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

完成第一年的實習

今天完成了在銘恩堂粉嶺堂的一年實習,連暑假都做了牧職實習,時間過得實在太快,就在今天要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,等待下週去到另一間的實習教會。不捨得同工們、不捨得弟兄姊妹、不捨得長者們、不捨得一班小朋友、不捨得一個熟悉的地方......

感謝主讓我在銘恩堂粉嶺堂實習,在這裡的服侍對我來說都是新的嘗試和學習,同時也很多謝同工們的教導和配合、多謝弟兄姊妹們的包容與關心。

在此渡過了愉快的實習😆,盼望在主裡繼續努力學習!

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

興趣:看書(小說)

看書(小說)也是我的其中一個興趣,剛剛入手了以下書藉,但相信短期內也沒有時間看呢。其實我覺得看書也能訓練我的思維和想像力、學習文字寫作,同時也能學習更多的詞語 / 形容詞,使用在日常與人的溝通上。當然,其實最重要的是,看書(小說)是我其中一個有效的減壓和享受生命的方法。


1) 納尼亞傳奇:獅子、女巫和魔衣櫥

2) 皇家艦隊4:奴隸城傳說

3) 皇家艦隊5:蠍子山傳奇

4) 皇家艦隊6:鬼面

5) 魔獸世界:部落的崛起

6) 鋼鐵德魯伊1:追獵 (電子書)

7) 假面飯店:前夜 (電子書)

8) 假面飯店:假面之夜 (電子書)

9) 假面飯店 (電子書)



PS:不過現在要溫咗下面這本書先,明天考試!!!要加油!


2019年11月25日 星期一

燭光(大自然默想)

參考自芬莉(Kathleen Finley)著,陳錦榮譯:《細味上帝:用五感禱告》中的默想。


(網絡圖片)


1. 集中:閱讀禱文幫助重新感到上帝的臨在

「慈愛的上帝,萬物的創造者,我在這裡,今天就在這個地方,帶著祢賜給我的所有感官。求祢助我運用它們更深刻地經歷祢。祢臨在我四面八方;求祢開啟我的眼界,更深地認識祢的美善如何圍繞著我。感謝祢給我這段時間與祢同在,聆聽祢的話。阿門。」[1]

2. 細味:運用五感去感受

視覺 - 蠟蠋上的小火雖然小,但卻很光亮,在空氣中跟隨著氣流不規則地流動,但卻沒有息滅,光芒更沒有減弱。在黑暗中看著這亮光,甚是吸引我的目光。

嗅覺 - 空氣中散發著一陣燃燒蠟燭的氣味,當閉上眼睛時也會聞得到。

觸覺 - 發出光芒的小火散發出的熱力與四周的溫度明顯不同,它有它的溫度,只要我的手接近它就能感受得到。把手放近蠟蠋上的小火,感到的盡是暖和。

3. 聆聽:思想經文

耶穌又對眾人說:「我是世界的光。跟從我的,就不在黑暗裡走,必要得著生命的光。」(約八12)

4. 思忖與回應:物品與我們日常生活中互相的影響,並和靈性上的關連

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確很需要光,有光照亮著,我們才能看得清事物、有光照亮著道路,我們才能知道方向,我們才能前進。光給予了我們安全的感覺,讓我們能看清事物,作出正確的分辨,也給我們指引著正確的道路。

經文中說,耶穌就是世界的光,祂就是我們要跟隨的光,這光照亮著我們的生命。祂的光在指引著我們的道路,當我們緊靠著祂時,我們也都會感到暖和,因為我們確知道我們正被祂的亮光所照射、所包圍,而祂的光永遠不會息滅。在祂的光中,燃點了我們的生命,祂的引領讓我們得著平安,使我脫離恐懼與迷失的枷鎖。在我們跟隨著耶穌時,感覺就是如此舒服。

親愛的主耶穌,祢所賜的平安使我從恐懼與迷失的枷鎖中脫離,為此我獻上感恩。祢是世界的光,求祢讓我時刻也看見祢的光芒,求祢照亮我的生命,指引我走在祢給我的道路上。我願一生一世跟隨著祢。

在此想到醫院中患病的病人,他們或許還未能看見祢的光芒,還是迷失在黑暗之中,求主幫助我把祢的光分享給病人們!阿門!


[1] 芬莉著,陳錦榮譯:《細味上帝:用五感禱告》(香港:學生福音團契出版社,2008),頁13。

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

今天的禱告(20/11/2019)

主耶穌,求你看顧我今日的講道。使我所講的都是出於聖經,是生活的信息,都是出於祢的意思。求祢掌管我的口,掌管我的心思意念,掌管我的一切,因為我是屬祢的,全然屬祢的,直到永遠!阿門!

2019年11月19日 星期二

再思主禱文作禱告

主禱文(馬太福音6:9-13)

『我們在天上的父: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。
願你的國降臨;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,如同行在天上。
我們日用的飲食,今日賜給我們。
免我們的債,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。
不叫我們陷入試探;救我們脫離那惡者。
因為國度、權柄、榮耀,全是你的,直到永遠。阿們!』


求主今天彰顯祢的臨在,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,如同行在天上!這地都是祢的,地上所發生的事祢無不看在眼內;地上所有的人都是祢所創造的,祢知道我們每一個。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,如同行在天上!不是我們的旨意,是祢的旨意!求主臨在!阿門!


(網上圖片)

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

重複宣讀/背誦主禱文

重複宣讀/背誦

主禱文(馬太福音6:9-13)

『我們在天上的父: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。
願你的國降臨;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,如同行在天上。
我們日用的飲食,今日賜給我們。
免我們的債,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。
不叫我們陷入試探;救我們脫離那惡者。
因為國度、權柄、榮耀,全是你的,直到永遠。阿們!


主啊!求祢成就主禱文中的一切,因為國度、權柄、榮耀,全是你的,直到永遠。阿們!



《主禱文(請教導我們禱告)》(太六)
曲、詞:馬啟邦    編曲:潘盈慧 
Copyright ©  2017 One Circle Limited

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

Imaginative Prayer(路十五11-32)

(網上圖片)

靈修扎記

浪子的比喻
11耶穌又說:「一個人有兩個兒子。12小兒子對父親說:『父親,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。』他父親就把財產分給他們。13過了不多幾天,小兒子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,往遠方去了。在那裏,他任意放蕩,浪費錢財。14他耗盡了一切所有的,又恰逢那地方有大饑荒,就窮困起來。15於是他去投靠當地的一個居民,那人打發他到田裏去放豬。16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,也沒有人給他甚麼吃的。17他醒悟過來,就說:『我父親有多少雇工,糧食有餘,我倒在這裏餓死嗎?18我要起來,到我父親那裏去,對他說:父親!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,19從今以後,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,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。』20於是他起來,往他父親那裏去。相離還遠,他父親看見,就動了慈心,跑去擁抱著他,連連親他。21兒子對他說:『父親!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,從今以後,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。』22父親卻吩咐僕人:『快把那上好的袍子拿出來給他穿,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,把鞋穿在他腳上,23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,我們來吃喝慶祝;24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,失而復得的。』他們就開始慶祝。

25「那時,大兒子正在田裏。他回來,離家不遠時,聽見奏樂跳舞的聲音,26就叫一個僮僕來,問是甚麼事。27僮僕對他說:『你弟弟回來了,你父親因為他無災無病地回來,把肥牛犢宰了。』28大兒子就生氣,不肯進去,他父親出來勸他。29他對父親說:『你看,我服侍你這麼多年,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,而你從來沒有給我一隻小山羊,叫我和朋友們一同快樂。30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吃光了你的財產,他一回來,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。』31父親對他說:『兒啊!你常和我同在,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;32可是你這個弟弟是死而復活,失而復得的,所以我們理當歡喜慶祝。』」(和合本修訂版,路十五11-32)


在深層的禱告中,自己成為了耶穌浪子比喻中的大兒子:

當自己作為比喻中的大兒子時,眼見弟弟做盡不好的事,而他在拿了部份家產離開後竟然還有臉回來,重點是他回來後竟然得到父親如此地愛錫,他的回來就像是在搶走父親的愛和屬於我的東西。父親的愛是弟弟當初放棄的,但弟弟的回來竟然讓父親如此的愛錫,父親像是愛他比我還要多,看似父親的眼中只有他。而且弟弟當初已經拿走了屬於他的家產,餘下的家產不是屬於他的,但他的回來竟然可以得到父親上好的袍子、戒指,甚至是肥牛犢作慶祝。此刻作為大兒子的心情實在不是味兒,心裡盡是酸溜溜的感覺,實在難受。父親為何如此?難道自己在父親心中我就比不上一個這樣的弟弟嗎?

但當聽到父親所說「兒啊!你常和我同在,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;可是你這個弟弟是死而復活,失而復得的,所以我們理當歡喜慶祝。」時,我才驚覺,呀,原來所有的東西都是父親的,父親有其對財產的主權。原來這些財產本來都不是自己的,而是父親的,然而父親卻說他的一切都是我的,這個事實實在無法叫我不感動的。這是父親的恩典,是他對我的愛。而我原來只是為了這些財產才事奉父親的嗎?我看人的價值原來比那些財產更低嗎?

更重要的是,從父親對我說的那句「兒啊!你常和我同在」,更叫我醒覺,原來我一直就和父親在一起,他一直就是如此地愛我,照顧我。我們常在一起!難道此刻我就對父親沒有信心,覺得他就此不再愛我嗎?人的價值在父親眼中就是如此寶貴!更何況那是一個浪子回頭的弟弟呢。難道我覺得父親不該愛那個弟弟嗎?我覺得神不該愛和拯救那些我不喜歡的人嗎?實在自覺慚愧。作為大兒子應該要出去與弟弟擁抱,為著他能回到家裡,回到父親身邊而相擁而哭!

神的愛真的是很大,也很深!而父親對大兒子與小兒子的愛根本就不在乎那些財產怎樣,而我們對愛人靈魂的心又有多少呢?這是我們需要反省的。

(記於2019年10月15日課堂後)

2019年11月14日 星期四

包圍於陽光與微風之中

(攝於建道神學院福群樓天台)

親愛的阿爸父,早晨!

今早帶著複雜的心情,在福群樓頂默想祢。

這幾個月以來,我常常帶著兩個問題:「我在做什麼?」、「我應做什麼?」去作我的一言一行,時刻求著聖靈的引導。引導我如向能活出神創造我的目的,引導我如何去回應那個呼召。

今晨在默想中,感受著太陽的溫暖、微風的吹送,格外的舒服。陽光再加微風,這個配合像是創造主精心設計的,不會太熱又不會太凍,就像一個天然空調。同時感覺到冷熱,就如處身在冷氣之中,被冷熱所包圍,舒適度達到滿分。這樣的感覺,彷彿是被天父的愛所包圍著,全個身體無論內外也能感受到,同時也感受到神的臨在!

被神祢的愛環繞。

這讓我想到昨天院長在早會中分享的經文:

35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?難道是患難嗎?是困苦嗎?是迫害嗎?是飢餓嗎?是赤身露體嗎?是危險嗎?是刀劍嗎?
36 如經上所記:「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;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。」
37 然而,靠著愛我們的主,在這一切的事上,我們已經得勝有餘了。
38 因為我深信,無論是死,是活,是天使,是掌權的,是有權能的 ,是現在的事,是將來的事,
39 是高處的,是深處的,是別的受造之物,都不能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,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的。

縱然外在的變化怎樣,經歷是怎樣,然而沒有任何的事情或東西能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。神必保守!我也深信在我不斷求問聖靈的引導時,祂也必保守我。神就是如此地愛我們!

感謝神祢如此的愛我!求祢不斷地繼續對我說話,奉主名求,阿門!

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

神仍在掌權!

今天的早會,院長用杜圖(Tutu)的說話來勉勵我們,「基督教的信仰就是毫無希望的樂觀,因它建立在一個人信仰的基礎上,這個人禮拜五死去,大家都說他遭到了徹底的失敗,毫無希望了,結果禮拜天他復活了。」

是的,神仍在掌權!面對困境,我們不致絕望!

巨浪

(攝於日本沖繩)

(網上圖片)

看著充滿浪花的大海,浪花的流向和大小我們無法控制,也讓人很容易就聚焦在浪花之上,甚至被淹沒在巨浪之中。我們或許只能看見眼前的巨浪,迷失在巨浪之中。我們或會用盡自己的方法去處理眼前的巨浪,但巨浪實在太大,我們開始感到無力,開始感到絕望。

這讓我想起耶穌平靜風和海的事。

35 當那天晚上,耶穌對門徒說:「我們渡到那邊去吧。」
36 門徒離開眾人,耶穌仍在船上,他們就把他一同帶去,也有別的船和他同行。
37 忽然起了暴風,波浪打入船內,甚至船要滿了水。
38 耶穌在船尾上,枕着枕頭睡覺。門徒叫醒了他,說:「夫子!我們喪命,你不顧嗎?」
39 耶穌醒了,斥責風,向海說:「住了吧!靜了吧!」風就止住,大大地平靜了。
40 耶穌對他們說:「為甚麼膽怯,你們還沒有信心嗎?」
41 他們就大大地懼怕,彼此說:「這到底是誰,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。」
(聖經.和合本,馬可福音 4:35-41)


在巨浪中爭扎的我們,作為基督徒的我們,我們有神,即使浪花再大,我們還要知道神還在掌權,祂還在掌管,因為祂是神,更是我們的神。我們要知道祂是誰!身在巨浪之中的我們也嘗試回望天父,讓我們也能聚焦在祂那裡。或許巨浪並沒有立即平息,神有祂的方法,有祂的意思,更有祂的時間。我們縱然不知道前路如何,但我們還能在祂裡面有盼望,不致絕望。因祂在掌權,永不離棄我們!

(記於2019年11月12日下午課堂後)

2019年11月9日 星期六

上帝是我們在困苦中的盼望

(攝於日本沖繩)


今日在建道的獻身營中,院長又再引用戴德生以下這句說話:

「不信的人只能看見困難,信的人卻看見他們與困難之間還有一位上帝。」--- 戴德生 

我們時刻要緊記,上帝就是我們在困苦中的盼望!


2019年11月8日 星期五

人生對說話的無奈

(網上圖片)

人總是喜歡別人的喜歡與認同,但事實是,當你每說一句話時,都有人喜歡、有人不喜歡;有人會贊賞,有人會批評。你永遠無法取悅所有的人。

此時,我想,我們要回到自己說話的目的,那句說話是為了什麼而說的。若你本也不是為了要取悅別人而說話的,那別人是否喜歡?是否因此而對你有贊賞?這些根本就不會在考慮之列(理性如此,在感性上還是要自己調節吧,但我相信這是感性上調節的基礎)。

儘管憑著自己說話的目的(不違反聖經原則的目的)來說話吧!

2019年11月5日 星期二

默想平日禱告的感覺

因著疾病的原故,感覺自己是走在荊棘路上。然而,縱然經歷的是荊棘路,自己越是禱告,越是覺得充滿著神的恩典,這恩典從沒有減少。越是禱告,越是知道神的同在,越是感覺神的同在,越是感到平安。有神的同在,還能夠喜樂,還能夠有盼望,縱然走的還是一條荊棘路。

神是那永不離棄我的神!

2019年11月2日 星期六

學習清教徒靈修


望向那遥遠的山,它的高度挑起人們想去攀登的慾望、它的朦朧充滿著神秘感覺,讓人很想觸摸、它的壯麗,十分吸引人的眼球。

讓我想到詩篇121的經文

我要向山舉目,我的幫助從何而來?
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。
(聖經.和合本, 詩篇 121:1-2)

那些眾山象徵假神的邱壇,吸引人遠離神,像這世間有很多事也會迷惑我們,使我們遠離神。然而,經文提醒我們,我們要謹記,我們唯一的神是耶和華,我們的天父,祂是我們唯一的幫助,唯一個依靠,那些迷惑人的並不能幫助我們,我們不要被那些迷惑人遠離神的事物所迷惑。

主,祢是一切,
        沒誰可比!

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


「關顧是人類對苦難的回應,這回應深植於我們心底。」-- 盧雲